工作高效的人,懂得找到工作的杠杆点,用战略性拖延来提高自己的投入产出比
2020年,是以一场令人恐惧和愤怒的疫情开始的。
算一算,从春节开始到现在,我们已经在家里困了一个多月。
我们不再被要求朝九晚五地去公司上班,取而代之的是在家办公。
过去不想上班的情绪一扫而光,不过似乎也将面对一些新的问题。
2月中旬我从上一家公司离职,进入了一家美国的创业公司,而他家有一个特点,非常符合现在流行的办公模式:在家办公(Remote Work)。
这几个月我不仅仅是和大家一样在家办公,而是不用再挤公交地铁,直接蹲家里上下班了。
没有人会一直盯着你啥时候上班啥时候下班,也不会有人在你的座位旁晃来晃去,更不会有人突然安排一个会议打断你的工作。
不过也有一些新的东西需要适应:
没人管你,所以全靠个人自觉和自律;
跟团队开会都要远程视频,沟通方面显然比面对面交谈来得差一些;
跟别人协作之前,你得先做好准备,抓住重点,理清思路,表达清晰,以免浪费沟通时间;
…...
这些困难于我而言,都不是太大的事儿,最近让我有所反思的,是我在家办公的工作时间,比起过去,竟然多了两三个小时。
也许有刚入职的因素,什么都不是很清楚,所以想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新产品新团队,但这其中反映出了我内心的一种认知:工作做得越多,产出就越多。
可是,关于工作的投入和产出,事情并不是它看起来那样简单。
每本提高产出提高效率的书籍,都或多或少地告诉你同一件事:抓紧时间,争分夺秒,就像互联网行业盛行的996,用时间作为竞争的筹码。
我相信每个人的生产力效率都不一样,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大脑,想法,偏好和习惯都各不相同。
所以,我们要专注的不是新的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的工具,而是要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。
比如,拖延与焦虑息息相关,因此探索和了解自己内心的恐惧很重要;
行动需要动力,因此开发个人习惯以使自己能够毫不费力地把雪球越滚越大,比起你喝杯咖啡打点鸡血更为重要。
今天,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,是有关于工作的投入和产出。
线性工作
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将工作视为线性函数。
这里所说的线性,是指你的产出数量与你花费的时间成正比。
因此,工作两个小时的产出将是一个小时的两倍,八个小时的产出是两个小时的四倍。
我们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,学校里要记的东西很多,你花两个小时来记住的东西,